跳到主要內容

深度:特斯拉必須要警惕破窗效應


從河南女子419日在特斯拉車頂上的「驚天一站」起,媒體輿論圍繞著孰是孰非展開了大論戰,在這場輿論大戰中,特斯拉顯得身單影隻,頂級官媒的樹旗,競爭對手的引導,水軍的喧囂,特斯拉基本上屬於被圍毆的態勢。 英文媒體、海外自媒體也都多有報導和評論,有說是中國為了阻礙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以扶植自己民族工業的,有說藉此逼迫特斯拉交出先進技術的,有說是競爭對手挑起事端藉機打壓特斯拉的,等等不一而足。 但幾乎沒有人相信這隻是一個單純的維權事件,為什麼? 河南女子進入車展是419日,是上海車展的媒體日,除了參展廠商和媒體,是不對公眾開放的。 河南女子在抖音上曬出的媒體日通行證里,出現了"韋巴斯特"四個字,而韋巴斯特正是特斯拉競爭對手蔚來汽車的供應商;再來,19日的事件發生后,就在第二天,新華社、長安劍、環時等多家頂級官媒同時發聲猛批特斯拉。 眾所周知,這些頂級官媒的版面可不是可以隨便佔用的,普通的維權自絕無可能讓他們不約而同地同時高調發文。 當然,你也可以說因為特斯拉太有名氣了,尤其是特斯拉代表了馬斯克,關聯著SpaceX,不是一個普通的企業,也可以是一個說法吧,那我們就把這些"陰謀論"都暫時放在一邊,單純就事件本身的是是非非來評一評。

首先,車主和特斯拉的說法不盡相同,我們應該相信誰? 不需要推理,我選擇相信特斯拉。 為什麼? 因為以特斯拉這樣一個具有雄厚實力和無可限量的前途的公司,有可能為了一個單一的案子,在全中國民眾的"拷問"下撒謊嗎? 會為了幾萬元人民幣毀掉自己的人設嗎? 特斯拉從頭到尾的說法是一貫的一致的,相對應的,女車主方的說法前後不一,且遮蓋的痕迹明顯,比如刪除抖音視頻等,這些在網上有很多相關的資訊,這裏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在我們看來,如果你相信女車主的話,不是蠢就是壞。

其次,官媒們對特斯拉的批駁有道理嗎? 官媒的幾篇主要的文章都是在特斯拉官方聲明后發佈的,不是通稿也相去不遠了。

中紀委長安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突出業績,來源於中國老百姓,是中國消費者的信任給了特斯拉發展的契機,也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向特斯拉敞開了大門,這些才是特斯拉得以在中國發展的底氣。 但信任換來的不能是傲慢,更不能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缺少敬畏。 特斯拉進入中國的第一天就應懂得,在中國做生意,就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  

新華社評論稱,「極端維權方式不值得鼓勵,但正如一些網友所說:「如果消費者能順暢維權,誰會冒險站在車頂維權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之一,也是全球知名車企爭奪的重要市場。 "無論哪家車企,都須對中國市場有敬畏之心,誠懇接受消費者監督"

環球時報胡錫進:"中國輿論場沉重教訓了特斯拉,監管部門也依法依規提出了指導意見",老胡又說,"中國社會作為整體無需進一步擴大這一事態,不必對特斯拉"乘勝追擊" 我相信,特斯拉感受到了中國市場規則的硬度,以及它的實力和尊嚴。  ”

大家看到沒有,他們共同的觀點就是這樣幾個:1、特斯拉錯了,你太傲慢了。 這點可能是基於特斯拉聲明中的一句:"該賠的賠、該罰的罰,但對不合理訴求同樣不妥協。  " 除此之外,在這次事件中我們並沒有看到特斯拉如何表現出了傲慢。" 對不合理的訴求不妥協「難道錯了嗎?  2、對中國市場要敬畏,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 特斯拉違法了嗎? 違規了嗎? 如果有,中國的相關執法機構就是失職,你不對違法企業進行懲處,導致消費者"捨命維權",不是失職是什麼? 如果特斯拉沒有違法違規,又憑什麼拿違法違規來說事?  3、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讓特斯拉能夠在中國賺錢,特斯拉要感恩。 中國對外開放,吸引外國投資,創造了就業機會,帶來了技術的提升,產品出口世界之最,中國又何曾感恩過? 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國是因為價廉物美,別人離不開我;而別人的產品進入中國的市場卻是中國的恩典,你需要感恩。 反正橫豎都是我是主宰,我是客戶時我是上帝,你是客戶時上帝還是我;4、如果消費者能順暢維權,誰會冒險站在車頂維權。 新華社的這句話我们是否可以反推一下? 比站在車頂更危險的維權方式,都說明無法順暢維權? 站在屋頂的維權會不會更危險? 突破重重圍堵從家鄉赴京上訪的是不是更危險? 與武警對峙的老兵維權又如何? 新華社為什麼不以此同理質問一下相關部門?

從這次事件的過程來看,官媒們斷言特斯拉損及了自己的商譽,但在我看來,是中國在世界面前再次顯示其日益惡化的營商環境。 中國應該對外企一視同仁,既沒有必要額外開恩,特殊對待,也不應該用一些形而上的東西來煽動民粹,只需依法辦事就行。

對於特斯拉來說,必須要堅持真相,絕不能因為輿論的喧嚣而特事特辦,甚至違背原則來息事寧人。 這麽做一定會造成一個破口,形成破窗效應。 態度必須真誠,言論也可以謙卑,堅持走到最終的結果,哪怕結果不如預期都沒有關係。 讓一切透明,不要私下協商,這次事件已經有這麼多的關注,如果中國政府公權力介入,就讓世界看到。 特斯拉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企業,中國如果不希望其它外國企業卻步不前,就應該依法依規處理相關的爭議。

許多大陸媒體都對特斯拉的第二個聲明下標:特斯拉服軟了,或是特斯拉態度明顯反轉,等等。 我覺得特斯拉的第二個聲明顯示了相對謙和的態度,但還是堅持了底線的。特斯拉強調:"努力在合規合法的情況下,盡全力滿足車主訴求,爭取讓車主滿意。 " 這實際上就是第一次聲明中說的那句"該賠的賠、該罰的罰,但對不合理訴求同樣不妥協"的弧旋版,不合理的訴求不妥協和在合規合法情況下儘力滿足,兩句話在本質意義上有什麼分別嗎? 第一句講的是:訴求要合理,第二句講的是:訴求要合規合法。 哪裡服軟了? 哪裡反轉了?

總之,我們認為特斯拉既然在中國做生意,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是必須的,對消費者的權益必須得尊重,但也要反對政治力的介入和不理智的民粹,警惕破窗效應。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感謝您幫助點讚分享 博客網站: www.newsplusvoice.com 打赏: paypal.me/litbeenew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