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是缺乏政治敏感性,還是立場出了問題,談一談“美國之音”的一篇文章


美國之音中文網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海峽兩岸疫苗問題上為何談不攏?”整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引用“他人”的表述,大約佔了全文的80%以上。如果我們說一個均衡的報導在引用不同觀點時應該有個比例原則,就是不同聲音和觀點應該在數量上大致相當。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引用了中國青年學者李東海,中國的網友,環球時報,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RSIS)副教授李明江, 住在福州的高先生,和一些分析人士的説法,都是在為中共塗脂抹粉,攻擊台灣政府;而在觀點的另一面,卻只有台灣師範大學政治所教授范世平一人,不僅是數量上的嚴重不對等,我也相信,這篇文章只是節錄了範先生的觀點。因爲,我曾多次在政論節目中看過範先生談有関中國疫苗的問題,絕不止於這篇文章中這種不痛不癢的觀點,好,這個我們不能確認,就先擱一下。我們單單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引用的觀點和說法,就嚴重傾向于中共,以至於一般的讀者看完后都很有可能得出這樣的感覺,即:中共以台灣民衆福祉為優先,主動提供疫苗給台灣,而民進黨當局則是出于政治考量來拒絕中國的疫苗。我們把政治敏感性和立場問題放在最後講,我們先來講事實。

事實是什麽?事實就是世界各囯的疫苗采購都是由中央政府來采購的,因爲現在的疫苗沒有藥証,只是在“緊急授權”的特殊條件下使用,美國也不允許各州自行采購,何況是台灣。這個情況難道作者不知道嗎?

作者在開篇先挑明台灣因疫情死亡了124人,並特別說明“超過SARS的死亡人數”,請問Covid-19和SARS是一回事嗎?作者接著强調,“台灣施打疫苗的普及率僅有1%左右,取得疫苗成為當務之急。台灣地方政府首先挑戰,要求中央政府開放地方自行採購”作者難道不知道這些地方政府都是藍營的嗎?用“地方政府”來籠統表示地方民意,會不會離事實太遠了。南投林知縣的我有管道和臺東饒知縣的不要問來源,像是正常途徑的疫苗嗎?所謂的地方政府首先挑戰,實際上就是藍營縣市的攪局。作者可以强調他有不同的認知,這當然是可以的,我們想要請問的是,支撐你的認知,地方政府挑戰中央的事實基礎是什麽?就是南投和臺東這兩塊料?

作者難道不知道台灣政府已經開出了疫苗聯係和快速通関的窗口,簡化了疫苗進口的申報的手續嗎?包括作者提到的張亞中、郭台銘,以及南投和臺東都是可以循正常管道來提出申請的,雖然在現實層面我們都知道地方政府也好,民間企業也罷,都不可能從正規渠道取得疫苗,但爲了反擊中共的認知戰和藍營的攪局,來安定民心,政府也不得不撥出人力來處理。而作者卻置這些事實於不顧,只是强調陸委會和陳時中的部分言論來作爲台灣政府對中共表示捐贈疫苗的回應。作者通篇沒有講到中國疫苗研製和生產的不透明,中國問題疫苗的黑歷史,以及台灣“藥事法”等相關法律的限制,尤其是中國疫苗在國際上其它國家使用時產生的反常狀況,更加讓人疑慮。作者也不可能不知道,相關的報導在美國之音中文網上也是都有的。這些恰恰是台灣不敢也不能貿然接受中國疫苗的原因,也是台灣在電視節目中一直反復在討論的,而作者都避而不談,卻去摘取一些比較政治性的語言,這就非常奇怪了。

以上就是我們對台灣疫苗問題的一個簡單梳理,也希望還原事實真相。事實就是,台灣政府並沒有因爲政治考量拒絕中國的疫苗,也沒有阻擋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幫助進口疫苗的努力,政府進口疫苗的政策調整得更為簡便了,現在的疫苗短缺不是政府沒有采購而是全球疫苗供貨整體上有缺口。台灣現在的疫苗“亂象”是藍營的鼓噪和不明勢力在誤導民衆, 而我們認爲美國之音的這篇文章對澄清台灣疫苗問題的事實沒有正面的幫助,而是站在中共的立場上,用中共的説辭來指責台灣政府,一不反映事實,二是缺乏政治敏感,立場不正確。

我們不知道此文的作者是否“美國之音”的記者,但文中引述的都是XXX向美國之音表示的内容,所以我們假設作者就是美國之音的記者,但無論如何,這篇文章是發表在美國之音上是沒有錯的。美國之音是美國唯一一家有政府資金資助的媒體,其職責簡單講就是要宣揚美國的普世價值和理念,包括美國的文化、精神。因此,我們,作爲一個美國納稅人,是不是應該以這樣的標準來檢視美國之音?

我們認爲,作者不管是在部分語句的表述,還是在整篇文章的鋪排上都顯示出作者站在中共立場上來寫出這篇采訪報導。

作者開篇有這樣一段話:“大陸當局表示願意提供疫苗給台灣,但台灣民進黨政府卻不領情”,這句話明顯不是引述別人的話語,而是作者下的標,而其後通篇的文字也正是圍繞著這個標來展開的。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佈了一實一虛兩條主綫,實綫就是“大陸當局表示願意提供疫苗給台灣,但台灣民進黨政府卻不領情”,並演繹成民進黨爲了政治拒絕中共疫苗;虛綫是在兩岸民衆中彼此仇恨的情緒在滋生,之所以說它是虛綫,是因爲作者完全沒有引述台灣民衆的聲音表達,只是單方面引述中國媒體上的留言,並通過中國學者和環球時報的解讀來將所謂的民間“仇恨”歸咎與台灣政府。作者在引用“環球時報”的評論前,甚至加了這樣一句話:“中國政府顯然是聽到了廣大網民的批評聲浪”,然後引出“環球時報”的評論。作者似乎非常肯定“環球時報”的順應民意,就是我們普通人都知道,“環球時報”這樣的黨媒到底是會聽取民意還是聽取黨的指令,“環球時報”是響應民意還是操弄民意,我們不相信一個美國之音的記者會和我們有不同的認知。

在中國阻擾台灣采購疫苗的問題上,作者特別引述未具名的所謂分析人士的話來說:“中方應該沒有意圖或是相關政策去限制台灣在國際疫苗市場上的採購,否則台灣肯定也跟很多國際藥廠採購疫苗,但到目前為止未聽聞有在其他藥廠遭受中國阻撓。台灣方面也沒有更多證據和細節佐證中國的介入,僅是籠統地講述事情經過,但說法是真是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事實,其實難以判定。”在這個問題上,作者當然可以引用不知名的分析人士的話,但如果蔡英文總統,陳時中部長都已經清楚表達了“中國干擾台灣取得BNT疫苗”,連BNT與台灣什麽時候簽約,在什麽環節發生問題都已經對大衆説明了,運載15萬劑莫德納的專機要繞開中國領空回到台灣,難道是民進黨的故弄玄虛?對於台灣總統和政府的説辭,不是不可以質疑,但你至少也應該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或是能夠知曉内幕的人吧,輕飄飄地以一個不具名的所謂分析人士的話就可以下論斷嗎?我們說作者據此為論斷是因爲作者並沒有把台灣政府方面的觀點和一些客觀的事實亮出來。

美國之音的這篇文章,在我們看來,既沒有反映台灣疫苗問題的事實,也沒有揭示兩岸在疫苗問題上互相角力的本質,如果不是作者不用心,不是作者對政治缺乏敏感,就是作者的立場問題了,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但美國之音是不是也可以接受這樣的立場?這是我們要問的,我們認爲這樣的文章出現在美國之音上,是不能被接受的,因此我們需要把我們的看法講出來。

美國之音原文鏈接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感謝您幫助點讚分享 
打赏: paypal.me/litbeenew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