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和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話題,每年這個時間都會有比較多的新聞,無外乎誰誰誰說支援臺灣加入世衛組織,然後臺灣方面表達感謝。 再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七國集團5月5日在倫敦外長會議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說:支援臺灣在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地位,並認為國際社會應該能夠從所有夥伴的經驗中受益,包括臺灣在應對Covid-19大流行病方面的成功貢獻。 當然,臺灣也還是對七國集團的大力支援表示了感激。 現在,包括法國議會,日本政府也是表達了支持,美國國務卿也發表「恢復臺灣在世界衛生大會適當地位」,稱美國呼籲世衛組織總幹事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衛大會。 但現在已經過了邀請的最後期限,世衛組織發言人哈裡斯(Margaret Harris)通過電子郵件回覆臺灣中央社問詢時重申,臺灣在WHA的觀察員問題由世衛組織194個會員國考慮和決定;可經由194個會員國以簡單多數表決通過的決議或決定邀請觀察員。
在我看來,在臺灣加入國際組織這個問題上,臺灣應該抱持隨緣的心態,可以加入就高高興興地加入,不能加入也不用生氣,也不要表現得灰頭土臉。 那樣的話,於事無補,而老共反倒是幸災樂禍看笑話。 如果這些國際組織都是簡單多數投票表決的話,在目前的局勢下,臺灣很難闖關成功。 道理很簡單,中共還是掌握了過半數的票,儘管那半數票的國家無論政治制度,國家治理水準,經濟發達程度和醫衛能力都遠遠落後於臺灣。 甚至於很多國家連會費都繳不出,也可以掌握一票,它也可以為了政治因素和自己的利益,用它的那一票把台灣這樣的一個優秀生給投出去。 非常的荒謬對嗎? 但這就是現在這些國際組織的現實,而這種荒謬還不僅僅體現在拒絕臺灣加入的問題上,也體現在對美國的不公平上。 我在上一篇有關於美國是否應該豁免疫苗專利的文章中也談了相關的議題(參閱"美國疫苗智慧財產權豁免的兩個方法")。
在這些國際組織中,永遠是一個金字塔的結構,發達國家最少,發展中國家多一些,發展落後的國家更多一些。 所以,只要這些國際組織還是一國一票來作出決定,來形成決議,老共都不會居於下風。 老共從加入聯合國那一天起,就是以亞非拉"窮兄弟"的帶頭大哥自居。 這些年也一直在運作與這些國家的關係,明面上的也好,暗箱操作也罷,尤其是那些窮且獨裁的國家,只需要給獨裁者個人一點小恩小惠就可以收買這些國家。 而西方民主國家每一分錢都是國會審核,對公眾完全透明,根本不可能做類似的事情。
在川普任內,川普接連退了幾個國際組織,包括WHO。 川普很清楚地知道,美國在這些國際組織中付出最多,但卻完全不能掌握話語權,除了中俄和他們那些小兄弟外,歐洲的那些國家也是不可靠的。 如果只是有關意識形態上的議題,他們支持美國的機率還比較高,但只要是和他們的利益相關的議題,他們考慮的只會是自己的利益,哪怕這會傷害到美國,哪怕會圖利中共,哪怕他們只有一分的利益,而要傷害美國十分,他們也不會有任何的猶豫。 (參閱"世界局勢:中美兩極格局之大勢")
在這些國際組織中,包括聯合國架構本身,美國的所謂的"唯一超強"根本上是沒有用的,反而是其它國家"吃大戶"的对象。 而中國在這些國際組織中一再堅持自己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平時輿論怎麼吹「大國崛起」、「厲害了我的國」都可以,只要在國際組織中,它就把自己定性為發展中國家,那樣,他就可以承擔更少的責任,獲得最大的利益。 而他代表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向美國索取利益也就自然會獲得這些窮兄弟們的支援了。 所以,中共是在這些國際組織中獲益最多的國家,不管是政治利益還是經濟利益,所以,中共會一直強調所謂的多邊主義,強調聯合國框架。 習近平近期致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再一次強調了這一點。
川普執政的四年,我們可以看到,川普並不是要搞單邊主義。 川普很明顯地是看到了國際組織中的結構性問題,他希望要重塑世界格局,重組聯盟,改造或重建國際組織。 要使這些國際組織能真正起到它該起的作用,制定出合理的機制。 (什麼是合理的機制,以及川普的對外政策與拜登的對外政策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我們今後來聊)而現在的拜登政府重返各種國際組織,表面上或者說他希望繼續通過參與這些國際組織來展現"美國又回來了"在這些國際組織中聯合盟友來達到制衡中俄的目標,但實際上這只會拖累美國,而根本不可能獲得效果(我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具體展開來分析)。 在我看來,直到拜登任期結束,他都不可能實現他的目標,如果他有目標的話。 拜登政府的做法只會讓老共繼續蠶食美國的利益。
上面鋪陳了那麼多,還是要拉回來講臺灣加入這些國際組織的問題。 我們的看法是,臺灣不需要太在意是否能加入這些國際組織,更不需要矮人一等地加入。 一是臺灣除了表面上的國際地位提升,沒有太多的實質利益;二是臺灣即使加入了,在現在一國一票的體制下,臺灣在這些國際組織中還是會被老共打壓,我們又何必去受這個鳥氣呢?!
我認為,台灣現在應該在自己相對強勢的領域,與一些理念相近的國家建立小而精的專業組織。 比如半導體相關的論壇,從鬆散的論壇性質的活動逐步形成一定的常設機構和組織;又或是醫衛方面的主題,可以公衛系統的交流,也可以是針對某一類疾病治療的交流等等。 總之,我們不能只是參與,而是要做發起者和組織者,來制定標準和章程,從民間和學術層面來推動,最終提升到一個有實際功能的,並有者良好的機制的,這樣一個由理念相近的國家組成的組織。 成員不求多,五眼聯盟也就五個國家,但其影響力不可謂不大。 而現在的國際情勢是有這樣的條件的,尤其我們要看到,美國共和黨一旦重新執政,不管是不是川普,很大機率會打破現有的國際組織框架,而謀劃新的聯盟和國際組織。 到那個時候,臺灣現在構建的這些組織就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從而使臺灣佔得先手,掌握主動權。 總之,臺灣與其毫無希望地等待,不如起而行,聯合盟友另闢一個小天地,總好過現在單打獨鬥。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感謝您幫助點讚分享
博客網站: www.newsplusvoice.com
打赏: paypal.me/litbeenews
留言
張貼留言